企业@@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@@,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@@。本文分析了中国的企业@@信息化进程@@@@,并提出制约我国企业@@信息化的主要因素@@,在@@此基础上@@,提出了现阶段推进中国企业@@信息化进程@@的发展战略@@@@。

  企业@@信息化是我国推进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@@。所谓企业@@信息化是指企业@@利用电子@@、计算机技术@@、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@@,通过@@对@@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@@,不断提高生产@@@@、经营@@、管理@@、决策效率和水平@@,从@@而提高企业@@经济效益@@和企业@@竞争力的过程@@。企业@@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@@,其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@@@@,企业@@信息化的进程将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及国家@@“十五@@”计划目标的重要因素@@。 

  我国计有@@各类企业@@总数达@@800万家@@,国有@@大中型企业@@@@1.4万多家@@@@,独立核算企业@@@@37万家@@。企业@@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@@的市场竞争力@@,也是推进我国现代企业@@制度建立的重要动力@@,还可以使企业@@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@@,同时@@,也是加快国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力量@@。因此@@,全面推进企业@@的信息化@@已成为新世纪@@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@@。

  企业@@信息化进程@@

  企业@@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个重点@@,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@@企业@@的推广应用@@,我国的@@企业@@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@@,电子信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了企业@@的研发@@、生产@@、经营@@及管理@@等各个方面@@。“七五@@”期间@@,在@@20个行业和@@27个地区推广了@@3000多项计算机应用项目@@。1991年@@以来@@,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完成@@1.1万项@@,其中有@@相当多的是企业@@信息化项目@@。在@@15000左右国有@@大中型企业@@@@中@@,大约有@@@@10%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或运用信息手段较好@@,70%左右的企业@@已拥有@@信息手段或准备着手向实现企业@@信息化方向努力@@。中国企业@@的信息化@@进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@@:

  企业@@产品设计信息化@@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@@新产品设计能力明显增强@@,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@@,生产@@周期显著缩短@@,从@@而使企业@@的产品结构得到优化@@。从@@企业@@信息化的角度来看@@,以计算机辅助设计@@(CAD)为主的产品设计的信息化相对@@简单@@,且见效快@@,所以@@从@@@@20世纪@@80年@@代初开始@@,我国在@@产品设计上推广应用计算机@@,CAD在@@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下@@,取得了很大的成就@@。我国的@@CAD应用已遍及@@600个示范企业@@@@,3000个重点应用单位@@,我国的@@重点企业@@和主要设计单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基本普及@@,应用水平已达到了国外@@20世纪@@90年@@代的先进水平@@。从@@“九五@@”的部分项目验收的情况看@@,通过@@CAD技术应用@@,投入产出比达@@1:17,新增产值@@70亿元@@。对@@50多家@@CIMS应用示范企业@@的统计@@,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@@1/2~1/3,生产@@周期缩短@@20%~50%。

  企业@@生产@@流程和生产@@工艺的信息化@@ 生产@@企业@@的类型@@是多样的@@,不同企业@@推进信息化的重点有@@所不同@@,离散型的制造业@@(如电子@@、汽车行业@@)、过程化的生产@@企业@@@@(化工@@、医药@@)、商品流通型企业@@及项目管理@@型企业@@@@(如建筑业@@)等生产@@过程及管理@@模式差异较大@@,其信息化的重点应有@@所区别@@。但是无论是离散型的制造企业@@还是过程化的生产@@企业@@@@@@,生产@@流程及生产@@过程的自@@动化对@@于企业@@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@@,它需要电子信息技术对@@生产@@设备@@、流程及工艺进行改造@@,企业@@生产@@流程和生产@@工艺的信息化@@方面已成为提高企业@@运行效率的重要工具@@。

  自@@20世纪@@80年@@代以来@@,国家对@@于我国的@@工业企业@@在@@电子技术改造落后@@的工艺设备@@、改进工艺流程方面提供大量的政策及资金支持@@,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@@。根据@@对@@我国信息技术应用@@的典型调查表明@@,电子信息技术在@@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投入产出一般都有@@@@1:4以上@@的@@“倍增@@”,有@@些领域甚至达到@@1:20以上@@。建材系统县以上@@水泥企业@@采用计算机控制后@@@@,一般可使窑的运转率从@@@@70%提高到@@90%,提高产量@@540万吨@@,产值提高@@2%~8%,降低能耗@@10%~55%,信息应用的经济效益@@十分显著@@。

  企业@@管理@@信息化@@ 企业@@管理@@信息化@@已成为提高企业@@竞争力的重要推进力@@,企业@@的信息化@@加快了企业@@组织结构调整及管理@@模式的创新@@,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@@宏观上促进了产业分工及企业@@规模@@结构的变化@@,而且在@@微观上加快了企业@@组织结构调整@@,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新型管理@@模式@@,管理@@更趋扁平化@@,增强了管理@@者与@@被管理@@者之间的可知性@@、可调性@@、有@@序性@@,提高了生产@@效率@@、经济效益@@,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@@。改革开放以来@@,随着信息技术在@@企业@@的应用@@,我国企业@@管理@@在@@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@@。企业@@管理@@信息化@@经历了从@@会计电算化@@(80年@@代中期@@~1995年@@)、财务业务一体化阶段@@(1995年@@~1997年@@)到从@@财务管理@@软件或制造资源计划转向企业@@资源计划阶段@@(1997年@@至今@@)。

  目前在@@我国@@300家国家重点企业@@中@@,80%以上@@已建立办公自@@动化系统和管理@@信息系统@@,70%以上@@接入互联网@@,50%以上@@建立了内部局域网@@。许多企业@@已开始从@@传统的企业@@管理@@信息系统逐步升级到@@MRPⅡ、ERP。一批具有@@影响力的企业@@或企业@@集团如联想@@、康佳等已全面实施@@ERP,把分布在@@全国各地的企业@@人流@@、物流@@、资金流@@、信息流等进行重新整合@@。全国主要企业@@以财务软件的应用为突破口@@,企业@@管理@@信息化@@正在@@全国全面展开@@。企业@@管理@@的信息化不仅使管理@@水平@@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@@,而且大大地转变了企业@@的思想观念@@,转换了企业@@的运作机制@@,提高了企业@@综合竞争力@@。企业@@管理@@信息化@@是新时期加强和改善企业@@管理@@的重要基础@@,是推进企业@@管理@@创新@@,实现企业@@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@@。面对@@加入@@@@WTO后@@的挑战@@,企业@@管理@@信息化@@已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率先抢占的制高点@@,是企业@@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@@。

  企业@@信息化推进的主要制约因素@@

  随着我国第十个五年@@计划的实施@@,推进企业@@的信息化@@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@@。但是企业@@信息化作为整个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@@,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@@矛盾和问题并没有@@从@@根本上解决@@。

  现代企业@@制度的不完善是影响我国企业@@信息化进程@@的重要因素@@ 企业@@信息化的成功推进是建立在@@企业@@的技术创新@@、管理@@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之上的@@,而创新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风险@@,当企业@@仍处于政企不分@@,权责不清@@,激励与@@约束难以到位@@,在@@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需的现代企业@@制度没有@@建立之前@@,企业@@的创新缺乏基本动力@@,企业@@的信息化@@就很难推进@@。据@@2000年@@对@@@@520家国家重点企业@@的调查@@,有@@26%的企业@@还没有@@自@@己的互联网主页@@,在@@74%开通主页的企业@@中多数对@@网络的维护不及时@@,有@@70%的企业@@反映对@@信息化的投入不足@@,而更重要的是企业@@自@@身对@@于信息化的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@@。从@@另一方面@@来看@@,企业@@的信息化@@必然涉及到企业@@的业务重构@@,企业@@的信息化@@是建立在@@规范化@@、系统化的科学管理@@基础之上的@@,业务的重构与@@管理@@的规范必然要涉及到企业@@内部人员利益的重新调整@@,当现代企业@@制度未形成之前@@,企业@@的业务重构将比较困难@@。  

  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滞后@@影响到了企业@@的信息化@@进程@@ 企业@@是国民经济的细胞@@,企业@@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并不单纯取决于企业@@自@@身的发展@@,它仍依赖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@@。中国的企业@@信息化进展在@@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@@。它表现在@@@@以下几个方面@@:1. 整个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@@。中国已成为全球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@@,但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@@24.4%,互联网用户数达到@@2650万人@@,上网计算机@@1002万台@@,互联网主页达到@@50万页@@,开发数据@@@@库@@3000多个@@;从@@企业@@信息化的要求来看@@,这些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仍需加强@@。2. 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远不能满足企业@@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@@,落后@@的支付体系@@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@@。3.目前中国现代化的综合物流@@体系仍没有@@形成@@,它影响了生产@@企业@@对@@市场的反映程度及电子商务的开展@@。4.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@@。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@@,以企业@@管理@@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@@机构太少@@,专业从@@事企业@@管理@@信息化@@工程实施或监理的机构太少@@,尚无专业从@@事企业@@信息化工@@程实施或监理的机构@@。

  电子信息产业@@核心技术上的落后@@制约了企业@@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@@ 虽然中国正在@@成为一个电子信息产业@@的生产@@大国@@,但是以集成电路及软件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@@核心技术的滞后@@@@,影响了我国企业@@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@@。它表现在@@@@,一方面企业@@生产@@工艺及流程的信息化必然要涉及到数控机床@@、自@@动监测等一系列先进设备@@,它需要相应的集成电路来支持@@。另一方面@@企业@@的管理@@信息化需要与@@之相适应的管理@@软件@@,而目前的现状是@@,一方面国外的管理@@软件费用较高@@,一般的中小企业@@难以承受@@,且许多国外的软件并不一定完全适应中国的企业@@@@,成功的案例并不多@@;同时@@中国的管理@@软件企业@@才刚刚起步@@,且大多是从@@传统的财务软件转型而来@@,产品的适用性及竞争力仍有@@待提高@@。

  传统产业的装备及技术水平制约了我国企业@@信息化的进程@@ 电子信息技术对@@传统产业的改造并不是无条件的@@,落后@@的装备及工艺流程无疑在@@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技术的应用@@。而我国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还很低@@,低技术含量@@、低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太大@@。企业@@生产@@和销售的市场集中度低@@,重复建设@@、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严重@@。据@@第三次@@全国工业普查统计资料显示@@,我国机械制造业大中型企业@@主要装备水平@@,达到国际水平的占@@3.2%,属国内先进水平的占@@10.9%,属国内一般水平的占@@54.6%,属国内落后@@水平必须淘汰的占@@31.3%。电子信息技术对@@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并不是全方位的@@,而是有@@选择的@@,另一方面@@,电子信息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也并不是万能的@@,对@@确实落后@@的工艺和设备@@,并不是改造所能完成的@@。所以@@我国传统产业现有@@的技术及装备水平在@@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@@。

  推进企业@@信息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尚待完善@@ 为了推进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及信息化进程@@,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法律及政策@@,各地也出台了相关的法规@@,但是无论从@@全国的角度来看@@,还是从@@各地来看@@,信息化进程的法规体系@@建设滞后@@已经成为制约企业@@信息化的重要因素@@。 

  推进企业@@信息化的基本思路@@

  推进企业@@信息化要把企业@@的技术创新@@、管理@@创新与@@制度创新有@@机地结合起来@@ 企业@@的信息化@@实际是电子信息技术在@@企业@@的应用@@,它不同程度上存在@@技术创新@@,要推进企业@@的技术创新@@,就必须把企业@@的技术创新@@、管理@@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@@。

  我国正在@@从@@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@@,占主体@@地位的国有@@企业@@正在@@经历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@@,所以@@企业@@在@@推进信息化的同时@@要加快制度创新@@,它是企业@@技术创新和管理@@创新的基础@@。

  企业@@的信息化@@、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要求企业@@实现管理@@上创新@@。企业@@的信息化@@要实施@@MRPⅡ、ERP、CRM、CIMS、EC以及@@OA。对@@于中国许多传统的工业企业@@而言@@,要实施企业@@信息化@@,首先要进行业务重组@@,改变传统的企业@@组织及管理@@模式@@。但是我国企业@@传统的管理@@机制@@、管理@@思想@@、管理@@方法与@@先进的市场经济管理@@有@@很大的差距@@,所以@@企业@@的信息化@@首先是一次@@管理@@模式的创新@@,这对@@任何一个企业@@而言都是一次@@严峻的挑战@@。

  所以@@,企业@@信息化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在@@企业@@生产@@及管理@@领域的简单应用@@,它对@@企业@@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@@,只有@@把企业@@的技术创新与@@制度创新相结合@@、企业@@的信息化@@与@@管理@@的现代化相结合@@,企业@@的信息化@@工作才是有@@成效的@@。

  企业@@信息化建设应在@@全面推进的同时@@突出重点@@@@ 中国企业@@自@@身的特点及信息化的规律要求我国企业@@信息化应用全面推进@@、重点突出@@。它表现在@@@@,一是中国正在@@从@@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@@,企业@@的所有@@制结构@@、管理@@水平@@、技术水平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@@,企业@@性质@@、规模@@、类型@@、经济技术基础@@、企业@@管理@@水平@@和经营@@状况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对@@信息化需求的紧迫程度差异性@@;二是从@@企业@@自@@身来讲@@,信息化建设要涉及到企业@@自@@身的生产@@@@、经营@@、管理@@的各个方面@@,不同企业@@自@@身的信息也有@@轻重缓急@@;三是从@@宏观上来讲@@,企业@@的信息化@@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@@,企业@@信息化的进展@@、规模@@、成效在@@一定程度上并非完全是企业@@自@@身所能决定的@@。所以@@现阶段我国的@@企业@@信息化应全面推进@@、突出重点@@,以点带面@@、先易后@@难@@。具体来讲@@:从@@宏观上来看@@,无论是从@@企业@@@@、行业或地区@@,在@@全面推进企业@@信息化的同时@@应突出重点@@企业@@@@、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@@,在@@取得成功经验和相关教训的基础上@@,向其它企业@@@@、行业和地区推广@@;从@@微观企业@@自@@身来讲@@,企业@@信息化千头万绪@@,从@@现阶段我国企业@@自@@身的特点及企业@@信息化的特点来看@@,企业@@信息化的重点应是企业@@管理@@的信息化@@。

  营造有@@利于企业@@推进信息化的宏观环境@@ 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@@,企业@@信息化的进程及成效并不是企业@@自@@身所能掌握的@@,它需要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@@,这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@@:1.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@@。我国以电信为主的国家信息基础发展较快@@,但是从@@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和企业@@信息化的要求看@@,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都很难适应发展的要求@@。2.加快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发@@。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中@@“重硬轻软@@”的现象依然存在@@@@,面向国民经济主要领域的公用信息资源开发严重滞后@@@@。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将会有@@力地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@@。3.建立完善的物流@@及电子货币支付体系@@的建立@@。企业@@高级的信息化是建立在@@基于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@@,它必然需要完善的@@、系统的物流@@体系及电子货币支付体系@@@@;4.安全认证体系@@@@。安全认证开展是企业@@电子商务的基础@@,在@@我国上海@@、北京等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建立@@CA认证体系@@,但这仅仅是电子商务认证体系@@的开始@@,在@@从@@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如何建立适合国情的认证体系@@仍是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@@;5.企业@@信息化的中介服务体系@@。以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与@@产业化为方向的企业@@信息技术改造@@,信息系统或网络的建设和运行@@,信息资源的采集@@、加工和分析@@,实现企业@@信息化合理分工@@。在@@企业@@信息化过程中@@,企业@@,尤其是众多的中小企业@@@@,要利用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优越性@@,从@@外部寻找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@@,在@@企业@@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避免新一轮的大而全@@、小而全@@。

  加强信息化进程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体系建设@@ 中央及各地的政府关于电信@@、电子信息产业@@、电子商务等已出台了相关的法规@@,但是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在@@法律及标准体系建设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@@,同时@@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去规范@@,无论是从@@全国的角度来看@@,还是从@@各地方来看@@,信息化进程的法规体系@@、标准体系建设滞后@@已经成为制约企业@@信息化的重要因素@@,如信息化进程中的安全认证@@、支付体系@@、网络建设等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及标准体系去规范@@,所以@@无论从@@加快企业@@信息化的法规体系及标准体系建设@@,1.在@@信息化的立法方面应从@@构建科学@@、完整的法律体系出发@@,先急后@@缓@@、先易后@@难@@、先单项后@@综合@@。对@@于条件成熟的@@,可以制定法规@@、规章@@;条件不成熟的@@,可以先制定一些引导性的政策@@,经过实践检验后@@@@,再逐步纳入法规体系@@,并不断加以完善@@。2.加入@@WTO后@@,与@@WTO相关的有@@关协议如@@TRIPS(与@@贸易有@@关的知识产权协议@@)、ITA(信息技术协议@@)、ABTS(基础电信协议@@)、GATS(服务贸易总协定@@)等都涉及到有@@关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设问题@@,所以@@从@@@@国家的角度研究如何形成既与@@国际接轨又能积极推进我国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已非常迫切@@。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