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@@,有关公开审判的消息让人应接不暇@@:

  辽宁@@,年底前@@,群众即可通过网络在家里观看庭审直播@@;

  河南@@,在省高院和中级法院判决书已经全部上网的基础上@@,所有的基层法院的判决书年底前@@都将上网@@;

  ……

  10年前@@,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声掷地有声的承诺@@,打开了社会公众自由旁听法院庭审的大门@@。蒙在司法二字上的神秘面纱自此逐步褪去@@。

  10年来@@,中国法院司法公开@@上的不断变革@@,引领着中国审判向阳光审判时代迈进@@。

  网友们通过各大论坛传达着对司法公开@@的意见和看法@@:

  “民主@@、公平@@、正义@@,从@@公开开始@@!”

  “敢于接受监督的机关才能让人信赖@@!”

  内涵日益深化@@

  从@@1999年起@@,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制定五年改革纲要@@,至今@@,第三个五年纲要正在实施之中@@。每一个改革纲要都对司法公开@@提出了明确的要求@@。

  据记者统计@@,一五纲要对司法公开@@的表述是@@25个字@@,二五纲要是@@94个字@@,三五纲要则为@@120个字@@。

  在表述方式上@@,三个纲要之间也呈现出了一种递进关系@@。一五纲要要求@@“各级人民法院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@@,进行审判方式改革@@”;二五纲要提出@@“进一步落实依法公开审判原则@@,采取司法公开@@的新措施@@”;三五纲要则将司法公开@@与司法民主@@结合起来@@,指出@@“加强和完善审判与执行公开制度@@。继续推进审判和执行公开制度改革@@,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@@,提高司法的透明度@@,大力推动司法民主@@化进程@@”。

  “三个纲要对司法公开@@的论述@@,表示出最高司法机关对司法公开@@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@@。”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徐昕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@@。

  10年前@@,公开开庭@@、凭证旁听@@、公开宣判@@,基本上就等同于司法公开@@@@。然而现在@@,司法公开@@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显著变化@@。

  徐昕认为@@,司法公开@@是落实司法监督@@、实现司法民主@@@@、提升司法权威@@、确保司法公正的必要手段@@。司法公开@@已由原来单纯的审判公开@@,变成司法信息全方位的公开@@,已由过去@@单纯的到庭旁听演化出巡回审判@@、法院开放日@@、网络直播@@、判决书上网等新的公开形式@@。

  有学者指出@@@@,司法公开@@制度改革一直伴随着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全部过程@@。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历史@@,从@@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日益向社会敞开司法大门@@,让民众接近司法@@,知悉司法活动@@,不断增强司法透明度的历史@@。

  树立司法公信力@@

  “你审判@@,我评判@@,阳光下接受监督@@,河南@@高院做得好@@!有压力@@,有动力@@,坚持不懈做下去@@,获得人民支持力@@!”针对河南@@高院在网上@@“晒@@”判决书有网友如是评论@@。

  过去@@,法院高高在上@@。不到万不得已@@,人们一般不愿意到法院解决纠纷@@。说白了@@,这是司法不够公开透明@@,百姓对法院不了解@@,对审判质量和效率心存疑虑导致的@@。

  但如今@@,在河南@@@@,在山东@@,在全国很多地方@@,巡回审判把法庭开到田间地头上@@。整个庭审过程@@,群众看得清清楚楚@@。

  河南@@高院院长张立勇曾说@@:“把法庭开在离老百姓最近@@的地方@@,让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整个法庭的审判过程@@,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阳光审判@@,提高审判的公信力@@。”

  不仅如此@@,司法公开@@还可以加强对审判活动的社会监督@@,遏制司法腐败@@,促进司法廉洁@@。

  并非一路坦途@@

  正如所有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一样@@,司法公开@@制度改革并非一路坦途@@@@。

  徐昕指出@@@@,目前司法公开@@还主要停留在原则层面@@,缺乏充分的制度保障@@。司法公开@@的范围和内容不够明确@@,容易导致避重就轻@@,应该公开的没有公开@@;司法公开@@的途径偏重形式@@,容易导致公开过程的自说自话@@、公而不开@@;公开的责任规定不明@@,会直接导致司法公开@@缺乏落实的激励@@。

  对此@@,最高法院有关负责人曾多次@@指出@@@@,司法公开@@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@@、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@@。其每一项内容都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其他方面密切相关@@,可以说是@@“牵一发而动全身@@”。因此@@,司法公开@@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@@,毕其功于一役@@。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