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冲在@@《中国青年报@@》刊文说@@,美国反腐又出新招@@。据@@《华盛顿邮报@@》网站报道@@,为防止公款消费泛滥@@,美国参议院计划步众议院后尘@@,在互联网@@上公示@@包括工作人员工资@@、差旅费和办公费在内的参议院开支@@。

  这招够狠@@,无论你是普通网友还是报社记者@@,都可以上网查阅相关信息@@。假若某位议员不够检点@@,他浪费公款的细节将遭@@“人肉@@”,并在论坛上被公布@@,随之传统媒体跟进@@,这位议员可能会声名狼藉@@、名誉扫地@@。

  其实@@,信息公开一直是美国对付腐败的利器@@。美国一向注重保护隐私@@,如果你招聘时要求应聘者提供太多的个人信息@@,那么对不起@@,你侵犯了个人隐私@@,如果对方把贵公司告上法庭@@,你十有八九会败诉@@。然而@@,涉及在职官员可就大有不同了@@。在公众面前@@,官员是没有隐私的@@,会见外宾时收了什么礼物要交公@@,请客吃饭花钱也不可随意为之@@。这不@@,连差旅费开支都要报账公开了@@。公民是国家的主人@@,如果主人对相关信息一无所知@@,连看账单的权利都没有@@,他又如何监督政府@@和官员@@?

  中国古代便有御史@@、言官@@、东厂西厂等各种机构来监督官员@@,明太祖朱元璋处理一件贪污案便杀掉数万人@@,但贪官却是走了一茬又一茬@@,野火烧不尽@@,春风吹又生@@。可见@@,自上而下的机制难免遭遇@@“上有政策@@、下有对策@@”,属于事发后的被动应对@@,时常效果不佳@@。而信息公开@@,则属于自下而上的监督@@。中外诸多经验已经证明@@,来自民众的监督还是比来自@@“上级@@”的管制有用@@。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