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瞭望@@》新闻周刊记者日前在沪苏渝皖等多个省市采访时发现@@,群体性事件@@@@不仅@@发生在现实世界中@@,在网络上@@同样@@发生@@。

  而其中的@@一些负面@@“网上@@群体性事件@@@@@@”,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损害百万群众心中的@@党政机关形象@@。对此@@,许多地方党政干部还缺乏足够明确的@@认识@@,对网民回应不足@@、不及时@@、不充分的@@现象@@普遍存在@@。多位受访专家建议@@,应提高干部对@@“两个舆论场@@”的@@敏感度@@,认真回应多形式的@@群众诉求@@。

  网上@@“一呼百万应@@”现象@@

  “在网络上@@,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@@‘一呼百万应@@’”,安徽省互联网@@宣传管理办公室主任车敦安说@@。

  如@@2008年@@11月的@@@@“干部出国旅游清单@@”事件@@,本刊记者@@2009年@@2月在网上@@搜索@@@@,仅@@“温州赴美考察团@@”一项@@,相关网页就高达八万多个@@。某网一条@@相关新闻的@@网页@@,网民评论就高达@@8098条@@。

  “这一事件@@的@@网上@@点击数至少是在百万人次@@以上@@”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蒋家平说@@。在相关部门对事件@@涉及干部作出免职等处分后@@,这一网上@@群体性事件@@@@@@才告一段落@@。

  近期@@“百万级点击率@@”的@@“网上@@群体性事件@@@@@@”屡见不鲜@@。如@@“南京天价@@烟房产局长事件@@@@”、“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@@@@”、“贫困县县委书记戴@@52万元名表事件@@@@”、“云南躲猫猫事件@@@@”,等等@@。

  同样@@,另一情形@@“网上@@群体性事件@@@@@@”也同样@@是@@“一呼百万应@@”,比如@@汶川特大地震中@@,网民对参与救援干部的@@好评铺天盖地@@;中国向索马里派出护航舰队等事件@@中@@,在网上@@均引起了@@“百万级的@@点击@@”。

  记者发现@@,公权力大@@、公益性强@@、公众关注@@度高的@@@@“三公部门@@”和其中的@@公职人员@@,极容易成为网络热点新闻炒作的@@焦点@@。

  例如@@以@@“史上最牛@@”、“天价@@”等词搜索@@@@,就会发现@@“史上最牛@@的@@中部地区处级官员别墅群@@”、“史上最牛@@的@@官腔@@”、“史上最牛@@的@@官员语录@@”、“史上最牛@@服务通知@@”、“史上最牛@@公章@@”、“天价@@烟局长@@”、“天价@@薪酬高管@@”、“天价@@表县委书记@@”、“天价@@公款账单@@”等话题@@,无一例外都是网上@@热点@@。而且总是呈现为@@“滚动散发型@@”,过一段时间总能出现类似的@@一个帖子引发网民热议@@。

  曾任上海市政府@@新闻办网络新闻管理处处长的@@张晓宇说@@,“史上最牛@@”加@@“三公部门@@”型的@@网络事件@@@@,溯其本源其实就是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@@“涉腐@@”、“涉富@@”、“涉权@@”等三类事件@@@@。在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背景下@@,人们对于公权力如@@何参与社会利益的@@调整非常敏感@@,因此才会对这些网络事件@@如@@此关注@@@@。

  蚂蚁网@@CEO麦田等互联网@@专家说@@,多元性是网络意见表达的@@突出特征@@,但是在涉及@@“三公部门@@”的@@负面新闻时@@,往往看到的@@是一边倒的@@批判浪潮@@。

  “网上@@群体性事件@@@@@@”有新趋势@@

  有关专家对近几年@@发生的@@十多起互联网@@内外的@@@@“群体性事件@@@@”分析后发现@@,这些事件@@有三种类型@@,并呈现出网上@@@@、网下群体性事件@@@@联动的@@特点@@。

  一是@@“现实与虚拟并存型网上@@群体性事件@@@@@@@@”。如@@重庆@@、三亚等地发生的@@出租车司机罢运@@,先是出租车司机小规模群体性抗议@@,同时一些人把相关情况散布到互联网@@上引起更多@@人关注@@@@,随后@@形成了两个更大规模的@@群体性事件@@@@@@,即现实社会的@@全城出租车司机罢运@@,与网上@@以出租车司机为主要话题的@@群体性讨论@@。这两个事件@@互相@@“感染@@”,增加@@了事件@@对抗性@@。

  二是@@“现实诱发型网上@@群体性事件@@@@@@@@”。如@@“周久耕事件@@@@”,直接诱因是南京江宁区房产原局长周久耕在会上@@,发言反对房地产商降价以及抽名贵烟@@。他的@@言行引发了网上@@持续热议@@,主要矛头集中到官员的@@职务消费上@@。现实社会并没有发生群体性对抗@@,而网民在网上@@则形成了强大的@@@@“表达对抗@@”。

  三是@@“现实诱发网内网外变异型群体性事件@@@@@@”。如@@奥运火炬海外传递中@@,一位青岛籍留学生高举藏独旗帜遭到网民强烈谴责@@,引起了网上@@大规模的@@群体性抗议@@,然后逐步升级到@@“人肉搜索@@@@”,当得知这位学生父母在青岛的@@住处后@@,一些网民聚集到那里抗议@@,在各方劝阻下事件@@才得以逐步平息@@。

  安徽省多位接受采访的@@基层干部认为@@,这类@@“网上@@群体性事件@@@@@@”的@@后果@@,在于事件@@能在很短的@@时间内@@,让大量群众对党委政府@@的@@看法发生某种根本性的@@改变@@。

  一些基层干部分析@@,近期@@出现的@@一些@@“网上@@群体性事件@@@@@@”折射出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扩散的@@情况下@@,整个社会情绪正在发生悄然变化@@,网民行为也有变化@@:

  “从说到做@@”。网民开始对看不顺眼的@@干部违法违规行为动真格@@。过去@@,网民也多次@@在网上@@曝光@@某些党政干部的@@违法违规行为@@,但多是@@“说说就罢@@”。而在近期@@@@,网民呈现出@@“不处理当官的@@就绝不罢手@@”的@@态度@@。

  政治意识@@、参与意识萌发@@。如@@干部出国消费清单公开后@@,对有关干部作出了处理@@。随后@@,一些网民主动曝光@@一个个清单@@,曝光@@-查处@@-免职这样的@@@@“定律@@”,大大增加@@了网民的@@主动意识@@、主体@@意识@@。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