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行唐县纪委宣教室是个毫不起@@眼的科室@@,但该科室的两名干部却拥有一点小小的@@“特权@@”——在全行唐所有的公务员中@@,只有他们能够在上班时间上网@@。他们在网络上采@@集舆情@@,经过初步判断@@、核实之后@@,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直接呈报县纪委主要领导@@,经领导批示后@@,再将这些@@线索转交给纪委的相关业务科室进行进一步调查@@。(5月@@18日@@《人@@民日@@报@@》)

  在笔者的印象中@@,通过网络这一平台@@收集舆情@@,提高反腐败的社会参与度@@,已非新闻@@。国家预防腐败局的网站里有一个网友互动栏目@@,每天有专人@@对这些@@信息进行汇总和归纳@@,对网友提供的线索及时处理@@;最高人@@民检察院专门组织力量收集编辑每日@@@@《涉检网络舆情@@》和每旬@@《政法网络舆情@@》。这些@@“迹象@@”均昭示@@,在互联网@@日@@益普及的今天@@,纪检@@、检察机关更加注重民众的强烈诉求和感受@@,更加注重网络反腐@@。

  2008年@@,中国网络反腐风生水起@@@@。南京@@“天价烟@@”局长周久耕@@,深圳@@“猥亵女童@@”局长林嘉祥@@,剑阁@@“节约@@”局长曹正直@@,“一夫二妻@@”区委书记董锋等腐败官员@@,无一不是由网络舆情掀翻@@;今年@@年@@初@@,东阳市审计局局长韦俊图@@,因@@2003年@@公款支付娱乐消费的清单在网上@@发布引来舆论哗然而被免职@@;近日@@@@,原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党组书记@@、副指挥吴权书@@,亦因@@网友曝光了一份当场官员低价购拆迁安置房名单被@@“双规@@”……

  正因@@为如此@@,被称为@@“中国网络反腐第一人@@@@”的湖南株洲市委前纪委书记杨平曾感言@@“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@@,离网络最近的是百姓@@”。在我看来@@,纪检@@、检察机关与时俱进@@,注重网络舆情采@@集@@@@,并有效捕捉相关信息源@@,籍此整肃干部作风@@,让一些腐败分子@@“原形毕露@@”,当在大力倡导之列@@。不过@@,如同众多网友所期盼的那样@@,网络舆情采@@集@@,“文章@@”在网上@@,“功夫@@”却在网下@@。笔者更关注@@网络舆情采@@集@@之后的@@“下回分解@@”。

  纪检@@、检察机关要在继续保持传统的反腐手段@@、渠道有效畅通@@的情况下@@,努力适应网络反腐的发展需要@@,本着@@“畅通@@、有序@@、务实@@、高效@@”的原则@@,对网络舆情@@“件件有落实@@,事事有回音@@”,及时将有关办理@@、查处等情况反馈给相关网民@@,让群众真真正正感受到纪检@@@@、检察机关重视网络舆情@@、鼓励网络举报不只是说在嘴上@@,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@@,能给自己带来看得见的@@“好处@@”。如果网络舆情@@“昙花一现@@”,亦或是长时间@@“泥牛入海@@”,不能让贪官保持足够的敬畏@@,势必会影响群众参与的积极性@@,沦为@@“政绩秀@@”,甚至会引发群体上访@@、越级上访等事件的发生@@。

  让人@@欣喜的是@@,行唐县纪委的网络舆情采@@集@@中心正在朝民意期盼的方向努力@@——截至@@4月@@底@@,中心共受理群众举报@@15起@@,其中有价值的举报@@10起@@,处理党员干部@@10人@@,接待群众咨询@@@@180人@@次@@@@。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