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江西新闻网@@10月@@10日讯@@  记者昨日从市@@信息办获悉@@,南昌@@市@@将通过几年的@@努力@@,使全市@@信息化达到@@中部@@城市@@先进水平@@@@,建设@@1至@@2个国家@@级信息产业@@园@@,初步形成信息产业@@园园区@@形态@@,力争到@@@@2011年信息化产业规模突破@@1000亿元@@,推进政府@@信息化@@@@、企业信息化@@、社会信息化和家@@庭信息化@@,全面建设@@@@“数字南昌@@@@”。

  80%部@@门和所有县区@@@@建有信息公开网站@@

  经过几年的@@信息化建设@@@@,我市@@基本建成了覆盖市@@属党政各部@@门@@、各县区@@@@@@、部@@分企事业单位@@、城区@@街道办事处的@@政务@@信息网络@@,联通@@300余个部@@门@@、县区@@@@,万余个信息点@@,形成了省@@—市@@—县的@@三级互联互通@@;搭建完成功能完备的@@@@“中国南昌@@@@”门户网站@@,采用统一的@@政务@@信息发布平台@@@@和网站管理体系@@;建设@@了@@网上审批办证中心@@,利用统一的@@网上办事窗口@@,实现@@“一站式多窗口@@”模式到@@@@“一柜式多网点@@”模式的@@转变@@,并且直接提供网上办证服务@@,大大提高了为@@民办事的@@效率@@;建设@@了@@“12345市@@长热线@@@@”虚拟呼叫中心@@,实现@@了政府@@为@@民在线@@服务@@;完成了四大基础数据@@库的@@规范制定工作@@,为@@进一步构造基础库提供指导@@;80%的@@部@@门和所有县@@、区@@、开发区@@建立了本部@@门@@、本区@@域业务专网和对外信息公开的@@网站@@,教育@@、农业@@、城建@@、社保@@、环保@@、民政@@、房产@@、工商@@、税务@@、质监@@、财政@@、物价等@@主要窗口部@@门开始在网上提供面向社会的@@服务@@。

  据了解@@,我市@@电信光纤网络已经覆盖到@@乡镇及大部@@分街道@@、小区@@@@,光纤纤芯长度为@@@@50554公里@@,实际占用@@41000公里@@(以上@@数据@@不含农网用户@@),互联网@@出口带宽已达@@50G,宽带用户数@@19.6万户@@,互联网@@用户数@@45.2万户@@,全市@@固定电话普及率达@@45.54线@@/百人@@,移动电话普及率@@136.33部@@/百人@@,每百户拥有计算机@@51.33台@@。此外@@,全市@@广播电视网络光纤铺设长度也达@@860公里@@,网络覆盖率达@@98.77%,为@@“数字南昌@@@@”建设@@奠定了坚实基础@@。

  到@@2011年力争信息产业@@增加值超@@GDP的@@10%

  今后几年@@,我市@@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@@总体目标是@@:全市@@信息化达到@@中部@@城市@@先进水平@@,打造中部@@地区@@软件业高地@@;建设@@1至@@2个国家@@级信息产业@@园@@,初步形成信息产业@@园园区@@形态@@,进一步巩固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的@@优势@@,增加值年均增长@@30%以上@@;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@@@@,使信息资源的@@开发利用进一步深化@@,电子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得到@@广泛应用@@,政府@@信息化@@、企业信息化@@、社会信息化和家@@庭信息化@@得到@@全面推进@@,城市@@信息服务环境显著改善@@;全民的@@信息化意识@@、知识水平和技能有较大提升@@。

  为@@此@@,我市@@将紧紧抓住推动信息产业@@发展和电子政务@@建设@@@@“两个重点@@”,以信息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@@主动力@@,全面推进信息产业@@结构调整和@@“数字城市@@@@”建设@@,促进信息产品制造业加速发展@@,软件产业做大做强@@,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崛起@@,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@@,走出一条有南昌@@特色@@、后来居上的@@信息化发展新路@@。力争产业规模在@@2011年突破@@1000亿元@@,其中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@@800亿元@@,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达@@200亿元@@,信息产业@@增加值占全市@@@@GDP比重超过@@10%;培育年销售@@10亿元@@以上@@企业@@10~15家@@,百亿元@@以上@@企业@@@@2家@@,电子元器件产业达到@@全国先进水平@@,软件产业达到@@中部@@地区@@领先水平@@;形成软件@@、光电子@@、信息家@@电@@、集成电路@@、通信产品@@、计算机与网络六大特色产业聚集区@@@@(基地@@),为@@争创国家@@级电子信息产业@@基地@@打下坚实基础@@。

  市@@场化运作信息化资源@@

  “数字南昌@@@@”经过前后三期建设@@@@,目前基础数据@@库已基本完成@@。“数字园林@@”、“数字水利@@”、“数字高新@@”、“数字红谷@@”、“数字环保@@@@”等@@10余个应用项目已经展开@@。我市@@将以此为@@契机@@,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@@库@@,积极开展空间@@地理数据@@编码库建设@@@@,力争实现@@统一接口标准下资源网上共享@@;将重点推动市@@政@@、交管@@、城管@@、市@@容等@@城市@@管理部@@门的@@应用@@,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和网上协同工作机制和针对社会公众的@@信息服务和市@@场化运作机制@@。

  我市@@将建立信息化工作的@@专家@@决策咨询@@机制@@,根据信息化工作专业性强@@、变化发展快@@、涉及面广的@@特点@@,在市@@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建立专家@@库@@@@,为@@我市@@信息化建设@@重大决策@@、重大政策@@、重大项目进行咨询@@论证@@;建立信息化工作的@@目标考核机制@@,将信息化建设@@的@@指标内容纳入对全市@@部@@门@@、县区@@@@的@@目标考核体系中@@,促进全市@@部@@门@@、县区@@@@广泛开展信息化建设@@@@;建立信息资源专业运维机制@@,筹建市@@信息资源中心@@,负责对全市@@政务@@信息资源进行维护@@、管理和更新@@;建立全市@@信息化建设@@项目的@@规范管理机制@@,避免各自为@@政@@、重复建设@@和形成信息孤岛@@,并从管理上@@、技术上@@、资金上以及共享平台@@@@@@、标准接口等@@方面为@@部@@门@@、县区@@@@信息化建设@@提供服务和支持@@,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@@的@@投资效益@@;建立信息化建设@@的@@市@@场化运营机制@@,盘活政府@@历年投资形成的@@网络资产@@、数据@@资源@@、无形资产等@@@@,对可以进行市@@场化运营的@@@@,将大胆地向社会开放@@,积极探索市@@场化运营的@@模式@@;培育政府@@市@@场运营主体@@@@,筹建市@@信息化投资建设@@公司@@,为@@今后我市@@信息化建设@@走市@@场化路子搭建一个基础平台@@@@@@。

  此外@@,我市@@还将在充分借鉴兄弟城市@@经验的@@前提下@@,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@@信息化管理体制的@@完善和建立@@,为@@今后信息化建设@@奠定坚实的@@工作基础@@。 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