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@@,被认为@@是政府@@信息公开进入@@2.0时代的元年@@@@。

  2013年@@10月@@15日@@,国务院办公厅下发@@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@@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@@公信力的意见@@》(以@@下简称@@100号文件@@),首次@@将@@“政务@@微博@@@@微信@@@@”正式确立为@@继政府@@网站@@@@、政府@@新闻发布会及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后的第三大官方权威信息发布平台@@@@。

  “1.0时代是指传统的静态信息权威发布@@,以@@‘我说你听@@’类的单向信息传播为@@基本形态@@,政务@@信息主要通过新闻发布会和政府@@网站@@发布@@;2.0时代是以@@政务@@微博@@@@微信@@@@为@@代表的与用户实时互动的新媒体发布@@,呈现@@‘你说我也说@@’、‘你说也听我说@@’、‘我问也请你答@@’的互动形式@@。”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董关鹏谈道@@。

  2.0时代的到来@@,对政府@@信息公开提出了哪些要求@@?

  根据云南省昆明市网信办日@@前公布的今年@@上半年@@@@《昆明市党务政务@@微博@@@@运行维护测评报告@@》显示@@,尽管昆明部分政府@@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粉丝数量很多@@,但这些微博@@在回复次@@数和解决问题的件数上@@,有的一个月@@无一条@@,与网民基本无互动@@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汉华指出@@@@,目前虽有不少中央@@、地方政府@@部门开通了网站@@、微博@@、微信@@,但是仍存在信息发布不主动@@、不及时的情况@@。特别在应对突发事件中@@,公众更加期待官方能够第一时间给予回应@@,一旦官方信息发布滞后就很容易让谣言挤占了官方信息的位置@@。

  董关鹏认为@@@@,政务@@微博@@@@、政务@@微信@@更新不及时@@,与政府@@信息公开的规定不够细致有关@@。

  目前我国政府@@信息公开的主要法律依据是@@2008年@@实施的政府@@信息公开条例@@@@。此外@@,在食品安全法@@、环境保护法@@、突发事件应对法@@、行政许可法等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中也对政府@@信息公开作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@@。

  董关鹏谈到@@,虽然政府@@信息公开条例@@及各种法律法规都对公开有一些规定@@,但普遍缺乏明确的标准@@,相关部门操作时对@@“哪些信息要公开@@,应该什么时间公开@@,以@@什么方式公开@@”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@@,认识到位的公开做得好些@@,认识有偏差的就可能公开不到位@@。

  周汉华认为@@@@,《政府@@信息公开条例@@》只是一个部门规章@@,实施中@@,一些行政机关以@@保密法@@、公务员法等法规为@@据不及时公开信息@@,对此@@,需要把政府@@信息公开条例@@升格为@@法律@@,为@@政务@@微博@@@@@@、政务@@微信@@的作用发挥提供保障@@。

  2014年@@4月@@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@@《2014年@@政府@@信息公开工作要点@@》指出@@,对公开的政府@@信息@@,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@@,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@@,应与有关行政机关沟通确认@@,确保公开的政府@@信息准确一致@@,避免出现不实信息甚至@@“官谣@@”现象@@。

  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@@官员表示@@,“官谣@@”现象@@的出现@@,与政府@@部门的信息发布体制机制不健全有关@@。

  “在不少政府@@部门@@,信息发布机构之间互有冲突@@。信息公开是办公室负责@@,新闻宣传是专门的宣教机构承担@@,网站发布又归信息中心管理@@,造成同一个信息对外传播口径不一@@,政出多门@@,存在信息发布与解释的衔接问题@@,信息发布部门不是业务部门@@,对某些专业问题无法解释@@,业务部门又无权发布信息@@,为@@‘官谣@@’的滋生提供可能@@。”上述政府@@官员告诉记者@@。

 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@@@@,由于@@“官谣@@”的发布者是以@@政府@@作为@@信源@@,从眼前来说是容易对公众造成误导@@,从长远来说是对政府@@公信力的消耗@@。

  董关鹏认为@@@@,对于@@“官谣@@”的制造者@@,可能追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@@。在发布政务@@微博@@@@@@、政务@@微信@@时@@,保证公开信息的客观真实是底线@@。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