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基层政府@@信息化建设中@@,面对资金不足@@、基础薄弱等问题@@,如何把这部@@“小成本电影@@”做成被广泛认可的@@“大制作@@”?

  在街道@@、乡镇这样@@的基层政府@@采访中@@,提到电子@@政务@@建设@@@@,建设者们的言语中总是透着些许的无奈和寒酸@@:资金有限@@啊@@!无庸置疑@@,相对于国家@@“十二金@@”工程以及省市级电子@@政务@@建设@@中动辄几千万@@、上亿元的资金投入@@,作为国家政府@@最基本组成单位的这些部门的信息化投入实在少得可怜@@,而在人员素质@@、应用水平等方面同样@@相差甚远@@。但钱少@@、基础差却并不是建设失败的理由@@,在采访中一位建设者就曾这样说@@:“我们把电子@@政务@@建设@@当作拍电影@@,投资大有大成本的操作模式@@,投资小也有小成本的制作方法@@,只要能达到建设的效果@@,小成本同样@@能成就大制作@@@@。”

  目前@@,电子@@政务@@建设@@中要以@@“电子@@”还是@@“政务@@”为主的争论已经平息@@,政务@@建设是核心的理念已经被大部分人所认同@@。但是@@,在当前这样一个商品经济社会中@@,投资越大收效也将越大的思想仍然被许多人所接受@@。这样的环境下@@,许多基层信息化建设者就会感到很困惑@@:在有限的资金内@@,到底怎样实施电子@@政务@@建设@@@@,那么多优秀的产品和应用系统中@@,怎样去选择@@?

  把握建设目标是关键@@

  2004年@@,《指环王@@》这样投资数亿元的@@“巨制@@”在票房上确实很风光@@,但一部投资几百万的@@《华氏@@911》同样@@取得不俗的反响@@,总收入上确实不如前者@@,但投入产出比上却远远高出前者@@。成功的原因是什么@@?抓住了人们的心理@@——人们希望欣赏逼真的视觉效果@@,同样@@也会被真挚的情感所打动@@。反映到电子@@政务@@建设@@中@@,只要紧抓住电子@@政务@@建设@@的目标@@——提高政府@@办公@@效率@@,为公众提供更多@@更便捷的服务@@,小成本同样@@也能成功@@。

  2004年@@,北京市某区在街道@@信息化建设中@@,曾投资@@3000多万元建立了一套包括视频会议@@、办公@@OA等多项内容的应用系统@@,试图以此实现街道内部以及与公众之间的便捷沟通@@。可以说@@,这种设想非常好@@,利用该系统召开会议也确实方便了很多@@,但问题在于公众能有多少人会利用视频与街道工作人员沟通@@?同时复杂的模块设计也让许多街道工作者不知所措@@,虽有培训仍很难熟练掌握@@。于是@@,在半年@@以后@@,这套系统实际上@@就被闲置下来了@@。但同时该区某街道花费@@2万元建立的一套仅包括公文流转@@、电子@@公告栏@@、文件管理功能的@@OA系统却得到了广泛应用@@,而与电信部门合建的一条群众服务热线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@@。

  量入为出求务实@@

    事实说明@@,只有从务实的角度出发@@,紧抓住建设的实效性@@,才能取得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成功@@。资金有限@@,那就要量入为出@@,比如购买硬件设备就要以实用为先@@,无须太过追求先进@@,记者一直很纳闷@@:在以文件办公@@为主要业务的部门@@,配备@@17寸液晶电脑和奔@@4的主机是否必要@@;在数据@@量处理不大的部门@@,购买小型机的理由在哪@@?同样@@,在应用系统建设中@@,在基层单位应用@@,首要条件就是简单易用@@,模块太多@@、功能太先进往往最后造成了浪费@@,例如与公众的联系上@@,一个热线电话可能要比一个网站更直接有效得多@@。当然@@,因为投资少而盲目追求低成本的做法同样@@不可取@@,选用产品必须注重其扩展性@@,但是@@在@@IT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@@,准备@@2~3年@@的使用时间还是@@可以接受的一种方法@@。

  实际上@@,无论建设的过程如何@@,评判该项电子@@政务@@建设@@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一条@@:政府@@办事效率@@、服务公众的范围和效能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@@。值得欣慰的是@@,在一些街道@@、乡镇的采访中@@,许多基层建设者都在强调他们只是完成了电子@@政务@@的一小部分@@,在他们看来@@,电子@@政务@@建设@@是个长期的过程@@,需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@@,让每一次@@建设都取得政府@@工作人员和群众都认可的应用效果@@,那么无论资金@@、人员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如何@@,都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@@。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