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基于@@“躲猫猫@@”事件@@的分析与@@思考@@

  【摘要@@】作为网络舆论@@@@“催化@@”政府@@信任危机@@的@@典型代表@@,“躲猫猫@@”事件@@不仅引发了公众对政府@@公信力的强烈质疑@@,同时也体现出政府@@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机的必要性@@。网络传播中@@@@,“议程设置@@”、“把关@@人@@”、“舆论场@@”与@@“意见领袖@@”等传播学原理的作用@@机制发生了改变@@。网络舆论@@可以是政府@@信任危机@@的@@策源地@@,可能使政府@@公信力受到@@严重削弱@@;但政府@@如@@果能在危机潜伏期@@、爆发期@@、恢复期分别对网络舆论@@进行科学@@地处理和@@引导@@,与@@公众展开理性的对话@@,就@@可以将网络舆论@@变为控制危机进程和@@解决危机的良好辅助工具@@,在新的高度上重构政府@@与@@公众之间的合作与@@信任关系@@。因此@@,网络舆论@@既是引发政府@@信任危机@@的@@@@“催化@@剂@@”又是化解危机的@@“灭火器@@”。

  【关键词@@】网络舆论@@;政府@@信任危机@@;“躲猫猫@@”事件@@;“催化@@剂@@”;“灭火器@@”

  “躲猫猫@@”事件@@代表着一@@次@@典型的政府@@公权力信任危机@@,因网络舆论@@的渲染而广受关注@@@@。我国现有网民约@@3亿@@ ,这个庞大群体的集合@@,正在生长为当下中@@国最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@@@@——网络舆论@@。如@@今@@,互联网@@已成为社会舆论的@@“放大器@@”,对网络舆论@@漠然视之@@,可能引发政府@@信任危机@@@@。巴顿@@(Barton)认为危机是@@“一@@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@@@@@@,这种事件@@及其@@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@@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@@”。 危机确实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害@@,但是危机并不仅仅意味着灾难@@,而是表明事态正处于发展的紧急@@、关键时期@@,如@@果处理得及时@@,处理方法科学@@@@,可能也会出现新的发展机会@@。

  网络舆论@@可以是政府@@信任危机@@的@@策源地@@,可能使政府@@公信力受到@@严重削弱@@;但另一@@方面@@,它又给政府@@与@@公众之间对话和@@政府@@自身反@@省创造了机会@@,是控制危机进程和@@解决危机的良好辅助工具@@。如@@果处理及时@@、科学@@,变被动为主动@@,在政府@@与@@公众之间展开理性的对话@@,就@@可以加深政府@@与@@公众之间的互相理解@@,在新的高度上重构政府@@与@@公众之间的合作与@@信任关系@@。因此@@,网络舆论@@既是引发政府@@信任危机@@的@@@@“催化@@剂@@”又是化解危机的@@“灭火器@@”。

  一@@ “躲猫猫@@”催化@@政府@@信任危机@@@@——网络舆论@@传播原理分析@@

  “躲猫猫@@”事件@@引发了@@2009年初网络世界最为热烈的讨论@@:起初@@“躲猫猫@@”成为流行语@@,在调侃讽刺之中@@折射民意@@;发展为网民调查@@“躲猫猫@@”,成在创新败在细节@@;到@@最终@@“亮猫猫@@”问责渎职官员@@,人大代表提议建立完善的检察院巡查制度@@——在这一@@波三折的过程中@@@@,我们不禁要问@@:为何网络舆论@@关注@@@@“躲猫猫@@”引发传统媒体的大规模追踪报道@@?为何得到@@@@“政府@@喉舌@@”一@@致赞扬的@@“网民调查委员会@@”却被网友谩骂为@@“体制内@@”人物的@@“做秀@@”?为何源于个别网民的质疑最终将@@“躲猫猫@@”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@@?作为传播史上最先进的传播工具@@,互联网@@不仅给人类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@@影响@@,也使某些传播学原理的作用@@机制发生了嬗变@@。

  1.“议程设置@@”:网络舆论@@影响@@“政府@@喉舌@@”

  “议程设置@@”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@@效果之一@@@@,强调大众传媒在@@“影响人们思考什么样的问题@@”上的强大作用@@。在以传统媒体为主导时期@@,设置议程的往往是传播权的占有者和@@控制者@@。因此@@,公众特别是少数公众的意见很难在议程设置@@过程中@@占有一@@席之地@@,传统媒体也正是通过这种特权地位实现了对舆论的引导和@@控制@@。如@@今@@,由@@于互联网@@成为用户自由@@公开发表信息@@@@、表达意见的渠道@@,网民们可以直接参与@@到@@信息@@的生产和@@传播过程中@@去@@,赋予某些事件@@@@“显著性@@”,将事件@@作为@@“议题@@”提到@@公众的@@“议事日程@@”上来@@,从而使媒介议程设置@@功能在接受者这一@@方得到@@前所未有的强化@@。

 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@@@@,互联网@@起到@@了@@“聚合剂@@”和@@“放大器@@”的作用@@。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@@中@@容易忽视的小型事件@@@@,在网络舆论@@中@@@@却被聚焦和@@放大@@。网络舆论@@自发形成的@@“非强制性@@”议题@@,可以通过新闻@@、论坛@@、博客@@、网友交流等形式以最快速度传达出去@@,牵涉的公众会随着议题@@的进一@@步深化@@,数量不断增加@@。当累积到@@一@@定规模时@@,一@@旦触发传统媒体议题@@@@,将产生@@“媒介间议程设置@@@@”,即@@媒介议题@@不仅仅会影响受众对事件@@的认知@@,还会影响其@@他媒介对事件@@重要性的认知@@,导致该事件@@也被传统媒体提上报道日程@@。

  “躲猫猫@@”事件@@进入公众视野@@,缘起于@@《云南信息@@报@@》刊载的一@@则消息@@,引起个别网民的注意后@@,逐步发展为@@“2009年中@@国网络第一@@大事件@@@@@@”,在各大网络论坛@@掀起轩然大波@@。网民们的反@@应影响了媒体对于事件@@价值大小的判断@@:数家门户网站相继开设专题@@@@,网络舆论@@强势最终触发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@@@@——国内各大报纸杂志@@、广播电视台@@,甚至@@《纽约时报@@》、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西方媒体也纷纷追踪报道@@。

  在议程设置@@效果的影响下@@,网络舆论@@最终扩散为社会舆论@@,在全社会形成一@@股强大的舆论压力@@,使原本被传统媒体忽视的新闻事件@@转变为社会公众共同关注@@的@@“大事件@@@@”。正如@@@@2007年网上热炒的@@“周老虎@@”事件@@,经过网民的追踪@@、分析以及各媒体的互动与@@炒作@@,其@@意义从最初的判断单个事件@@的真伪发展到@@对政府@@整体公信力的质疑@@。

  2.“把关@@人@@”:网络传播中@@@@消失的特权@@

  作为新兴媒体@@,网络除了带来无尽的信息@@资源以外@@,最重要的是它一@@改传统媒体推出@@(push)信息@@的单一@@方式@@,取而代之的是由@@受众自主地拉出@@(pull)信息@@,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@@的自由@@度@@,同时也使得传者和@@受者的界限愈加模糊@@,为人们提供了@@发表言论的最大自由@@@@。

 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链中@@@@,由@@“把关@@人@@”把持着信息@@流动关口@@,使信息@@不能直接从信息@@源传递给接受者@@。网络传播中@@@@以线性传播为主的旧框架让位于以交互传播为主的新框架@@,使得昔日的@@“把关@@人@@”失去了信息@@传播中@@的特权@@。网络舆论@@中@@@@“把关@@人@@”角色的弱化以及与@@某些传播通道内信息@@源角色的重叠@@,使得人人都有能力在网上传播信息@@@@。人们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@@口味对信息@@进行@@“过滤@@”,而且可以即@@时参与@@事件@@的讨论@@,自由@@表达自己的观点@@@@。

  “躲猫猫@@”事件@@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后@@,当地政府@@为降低公众对官员渎职真相的关注@@@@,策划出邀请网民参与@@公共事件@@调查这一@@创举以重塑公信力@@。一@@时间@@,各大传统媒体的评论中@@对其@@公开透明的积极@@行为赞不绝口@@,成功地将公众的视线转移到@@@@“网民调查委员会@@”上来@@。事实上@@,“把关@@人@@”在扩大政府@@正面形象传播的同时@@,有意识地关紧了入选网民真实身份信息@@流出的@@“水龙头@@”。但网络舆论@@并没有受其@@@@“把关@@”行为的限制@@,“人肉搜索@@@@”的结果使政府@@为重塑公信力所付出的努力被网友谩骂为@@“体制内@@”人物的@@“做秀@@”。

  现代信息@@技术的发展使得政府@@不可能完全控制信息@@传播媒介@@,传统媒体没有传播的信息@@@@,却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出去@@。“俯卧撑@@”事件@@中@@当地政府@@与@@传统媒体的@@“集体失语@@”,致使舆论对少女死因真相的质疑发展成为震惊全国的贵州瓮安@@“6·28”打砸抢烧事件@@@@,已给政府@@敲响了警钟@@。因此@@,对于一@@个负责任和@@自信的政府@@来说@@,只有做到@@信息@@公开@@、保证民众知情渠道的畅通@@,才能在舆论上真正获得主动@@,有效防止政府@@信任危机@@的@@产生@@。

  3.“舆论场@@”与@@“意见领袖@@”:“草根@@”网民推动政府@@作为@@

 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@@,人在匿名状态下较易摆脱角色关系的束缚@@,容易个性化@@。但在现实中@@@@,网民往往在有意无意间形成了易于沟通的群体@@。所谓@@“舆论场@@”,是指包含若干相互刺激因素@@,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@@。 “舆论场@@”的存在使带有爆破性影响力的意见迅速传播@@,很快被众人接受@@,形成社会舆论@@。

 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@@曾提出@@“两个舆论场@@@@”的说法@@:即@@“传统媒体的官方舆论场@@@@@@”与@@“网络舆论@@场@@”。 就@@“官方舆论场@@@@”而言@@,“话语权@@”主要掌握在媒介资源的控制者手中@@@@,其@@“意见领袖@@”通常由@@代表政府@@的新闻发言人担任@@,如@@“躲猫猫@@”事件@@中@@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多次@@接受媒体采访@@,积极@@宣传当地政府@@的创新之举@@。而在@@“网络舆论@@场@@”中@@,由@@于其@@崇尚的是主体@@的平民化@@、言论的自由@@化@@,为人们提供了@@“谁都可以通过网络放大自己声音@@”的可能性@@。因此@@,“草根@@”阶级的@@“意见领袖@@”层出不穷@@,其@@观点@@也更容易得到@@网民的认同@@。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和@@人际传播的特点@@,既实现了信息@@的多元化海量传播@@,又回归了人际交往的互动性传播@@。因此@@,个别富有社会责任感的@@“草根@@”网民将对@@“躲猫猫@@”真相的质疑发布后@@,不仅在@@“网络舆论@@场@@”中@@形成大规模的共同意见@@,更将其@@进一@@步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@@@@。来自@@“网络舆论@@场@@”的强大压力迫使司法机关开展深入调查@@,最终给责任者以相应的@@“罪与@@罚@@”,给难以自圆其@@说的制度设计以应有的@@“改与@@废@@”。

  纵观@@2008年网络舆论@@的焦点@@:从汶川地震的@@“爱心传递@@”、支持北京奥运的@@“红心中@@国@@”,到@@“反@@CNN辱华言论@@”、“抵制家乐福@@”等事件@@@@,无一@@不将@@“网络舆论@@场@@”强大的号召力展现得淋漓尽致@@。我国政府@@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@@网络舆论@@这支不可忽视的力量@@:各地省委书记纷纷与@@网友@@“会面拍砖@@” ,收集@@“民间智慧@@”;胡锦涛总书记@@、温家宝总理同网友在线交流@@,积极@@“问政于民@@”;两会期间@@,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设留言通道@@,请网友@@“晒难题@@,出点子@@”。在大众传播的网络时代@@,政府@@更应该注重对网民意见的采纳@@,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赢得网络舆论@@中@@@@民意的广泛支持@@,是化解政府@@信任危机@@的@@根本立足点@@。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