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@@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@@《当前政府@@信息公开@@重点工作安排@@@@》,大力推进@@9个重点领域信息公开@@@@,并且给出了严格的时间表@@,相信在以后面对信息公开@@申请之际@@,类似@@“国家机密@@”式的说辞将越来越不起作用@@,“公开是常态@@,不公开是例外@@”的政府@@信息公开@@原则@@,有望真正得到落实贯彻@@。

  从@@2008年@@到现在@@,政府@@信息公开@@条例已施行@@5周年@@@@,从@@无到有@@,信息公开@@走过了许多过去不可想象的道路@@。从@@“三公@@”经费被揭开神秘面纱到政务@@网站和微博微信遍地开花@@,从@@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到突发公共事件及时通报@@,信息公开@@一直在进步@@。然而@@,人们亦越来越发现@@,信息公开@@的程度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始终存在差距@@。政府@@拒绝信息公开@@的理由五花八门@@,“国家秘密@@”无疑是公众最为熟悉的一道挡箭牌@@。在政府@@信息公开@@立法@@、执法过程中@@,一个永恒的两难抉择是@@:当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@@,法律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@@?国家秘密@@是政府@@信息公开@@条例的例外@@,而公民知情权是政府@@信息公开@@条例的立法价值之一@@,对于二者的冲突@@,平衡的基点在哪里@@?

  毫无疑问@@,信息公开@@的阻力源于行政机构内部@@,而国务院的@@《工作安排@@》显然在试图从@@行政机构内部找寻这个平衡点@@,并致力于打造一个自上而下的阳光政府@@@@,破除行政阻力@@。根据@@《工作安排@@》,9个重点信息公开@@的领域都是民众对信息公开@@需求特别迫切的领域@@,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@@大力推进@@政府@@信息公开@@的信心@@、决心和勇气@@。2010年@@,一场被称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@@、最全面的土壤污染调查终于完成@@,各界翘首企盼@@。但接下来的事让人意外@@,这份调查的最终结论秘而不宣@@,几乎所有和土壤污染调查有关的人员都避而不谈@@。尽管专家组成员曾表示@@,“结果其实没有那么恐怖@@,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公开@@”,这份调查结果还是成为了一个不能说的@@“国家秘密@@”。诚然@@,一旦公开土壤污染信息@@,可能会引发人们更多@@的担忧@@,甚至引起一定的社会波动@@。但是@@,不公开显然只是掩耳盗铃@@,污染危害并不会因此消失@@,只会越捂越严重@@,两弊相权@@,公开优于不公开@@。就敏感数据@@以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数据@@作出充分解释@@,并告知公众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@@,效果远胜于掩盖信息@@。国务院将要推动的正是这些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@@@@。今年@@@@3月@@份@@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政务@@公开时就强调指出@@,当前我国微博的用户有数以亿计@@,有些政府@@信息不及时公开@@,社会上就议论纷纷@@,甚至无端猜测@@,给政府@@工作造成被动@@。“与其如此@@,还不如我们主动及时地公开@@,向群众@@"说真话@@、交实底@@"!”只有及时真实公开政府@@信息@@,给群众交一本真实账@@,才能赢得社会更广泛的支持@@。

  在扩大政府@@信息公开@@面的同时@@,各地政府@@开展过程性信息公开@@的能力建设也刻不容缓@@。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@@,它无法靠一项自上而下的命令或文件迅速完成@@,它需要各地和各部门官员勇于承担责任的履职态度@@,需要他们全面把握信息的视野和应对媒体诘问的能力@@,这项改进只能由不断的投入与建设而达至@@。2012年@@4月@@,中国社科院公布了@@“2011年@@政府@@信息公开@@工作年@@度报告@@”编制与发布情况调研报告@@,显示政府@@信息公开@@存在八大问题@@。其中@@,调研组提出@@,没有任何一个机关在年@@度报告中提供本机关上一年@@度投入政府@@信息公开@@工作的人员和经费情况@@,也没有列出@@2012年@@拟投入经费和人员信息@@。信息公开@@也需要投入与建设@@,信息公开@@也必须重视质量@@,恐怕只有真正认识到公开需求与责任@@,信息公开@@才会向纵深不断迈进@@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