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@@,陆续有地方政府@@公开承认@@过去@@GDP数字严重@@“掺水@@”。先是内蒙古@@,接着是天津@@,公开承认@@2016年的数据@@大幅造假@@@@。

  其实@@在@@2017年初@@,辽宁省就承认在@@2011年至@@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@@造假@@的问题@@,导致经济数据@@被注入水分@@,2015年开始认真地挤水分@@,导致辽宁投资大幅下滑@@。这一坦承数据@@造假@@的表态@@,引起媒体的热议@@,认为@@“需要勇气和担当@@”。

  对此@@,究竟该如何看待@@?

  其实@@,怀疑数据@@@@“掺水@@”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@@。每当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@@和各省@@(区@@、市@@)公布的数据@@进行加总后对比@@,看到后者高于前者@@,就会有人提出@@“掺水@@”之问@@。

  而分析数据@@水分的原因@@,一般认为@@有统计口径问题@@,重复计算的问题@@,也有分级上报的体制问题@@,其背后@@,政绩考核@@指挥棒下催生出@@“GDP崇拜@@”应是重要原因@@。

  如今@@,为何选择公开承认@@造假@@呢@@?

  从根本上说@@,就是瞒不下去了@@。这些地方认识到@@,要想取得各项事业的进展@@,必须先捅破@@“吹大@@”的泡沫@@,努力带领干群干实事真创业开创新局面@@。

  当前的现实是@@,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@@,中国已由高速增长@@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@@阶段@@,而且在部署现代化建设@@目标时@@,不再提@@GDP翻番的指标@@。这意味着@@,以后将从关注@@数量的增长@@转向质量的提升@@,政绩考核@@将发生重大变化@@,“唯@@GDP”的政绩观将得以转变和纠正@@。

  正是在这一导向指引下@@,把数据@@里的水分挤掉@@,才能得到真实的情况@@,才能认清自己所处的方位和差距@@,建设一个更有质量的社会@@。这样@@,老百姓才不会受浮夸造假@@之苦@@,而可享受踏实真实之福@@。

  为此@@,要真正树立新的@@、科学的政绩观@@,改革政绩考核@@体制@@,淡化@@GDP数量要求@@,重增长@@质量@@,让@@《统计法@@》长@@“牙齿@@”,让@@造假@@者得不到利益反而受到制裁是重要保障@@。

  同时@@,切实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@@,以及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@@会议审议通过的@@《地区@@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@@》,坚持真实准确@@、规范统一@@、公开透明的原则@@,改革核算主体@@@@,改革核算方法@@,改革工作机制@@,实行地区@@生产总值统一核算@@,提高核算数据@@质量@@,准确反映地区@@经济发展@@。这样@@,为中央科学准确研判经济形势@@,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@@,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可靠依据@@。

责任编辑@@:lihu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