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@@、十六大以来政务@@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@@@@ 

  党的十六大以来@@,党中央@@、国务院@@高度重视政务@@公开工作@@。各地@@区@@各部门按照@@中央的要求@@和部署@@,有计划@@、有步骤地@@开展政务@@公开工作@@,取得了明显成效@@。目前@@,全国@@乡镇和县@@(市@@)政务@@公开日趋规范@@,市@@(地@@)政务@@公开全面推行@@,省@@(区@@、市@@)和国务院@@@@部门政务@@公开正在积极推开@@,政务@@公开逐渐成为各级政府@@施政的一@@项基本制度@@。 

  一@@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@@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@@,政务@@公开的综合效应进一@@步增强@@。各地@@区@@各部门坚持把政务@@公开放在党和政府@@工作大局中来把握@@,既推动了中心任务的贯彻落实@@,也促进了政务@@公开自身的深入发展@@。从@@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入手@@,积极探索政务@@公开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切入点@@。按照@@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@@@@,坚持把政务@@公开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结合起来@@,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公开的重点@@,把便民利民作为公开的基本要求@@@@,细化公开内容@@,创新公开形式@@@@,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@@、关注@@的突出问题@@,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@@。根据中央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和部署@@,积极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@@,推动政务@@公开由静态的信息公开向动态的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公开@@,强化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@@。目前@@,大部分省@@@@(区@@、市@@)和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@@,河北@@、黑龙江@@、安徽@@、江苏等地@@已全面推开@@。着眼于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@@,坚持把政务@@公开与村务公开@@、厂务公开@@、政府@@采购@@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@@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@@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治本抓源头工作结合起来@@,一@@起部署@@,统筹安排@@,工作合力进一@@步形成@@。 

  二是切实加强制度建设@@,政务@@公开逐步走上制度化@@、规范化的轨道@@。从@@2004年@@起@@,经过反复征求意见@@和修改论证@@,研究起草了@@《关于进一@@步推行政务@@公开的意见@@@@》,报国务院@@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@@,2005年@@3月@@以中央办公厅@@、国务院@@办公厅@@文件印发执行@@@@。2005年@@初@@,按照@@《意见@@》要求@@,对各地@@区@@各部门政务@@公开制度建设作出具体部署@@,研究确定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@@、政务@@公开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的试点单位@@,积极开展全国@@政务@@公开制度建设试点工作@@。同时@@,把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纳入完善政务@@公开制度@@、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总体部署@@,加快政务@@公开和信息公开的法制化进程@@。在全国@@政务@@公开领导小组的积极推动下@@,经过国务院@@法制办@@、原国务院@@信息办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@@,《政府@@信息公开条例@@》得以审议通过@@,这在我国政务@@公开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@@。各地@@区@@各部门结合实际@@,不断深化政务@@公开工作制度@@。截至目前@@@@,各省@@@@(区@@、市@@)和国务院@@@@45个部门出台@@了推行政务@@公开的具体规定@@,15个省@@@@(区@@、市@@)公布了地@@方性法规@@,明确了政务@@公开的内容@@、形式@@、标准和具体要求@@@@,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自上而下的政务@@公开制度体系@@。 

 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@@,政务@@公开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@@。各地@@区@@各部门积极推进政务@@公开的内容@@、形式@@创新@@,取得明显成效@@。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@@,以及容易产生不正之风@@、滋生腐败的环节@@,围绕决策@@、执行@@、监督的工作程序@@、工作方法@@、工作结果等事项@@,不断丰富和拓展政务@@公开的内容@@。不少地@@区@@和部门在明确合法授权依据的基础上@@,积极开展政务@@公开目录编制工作@@,促进了政务@@公开内容的规范化建设@@。在充分利用政务@@公开栏@@、政府@@公报@@、公开指南等政务@@公开形式@@的基础上@@,大力推行社会听证@@、专家咨询@@@@、新闻发布@@、点题公开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@@的公开形式@@@@,重点抓好政府@@门户网站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@@,政务@@公开的形式@@更加丰富@@。目前@@,全国@@80%的县级以上政府@@或政府@@部门建立了政府@@网站@@@@,全国@@80%以上的政府@@机关@@、85%的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开通了热线电话@@。全国@@已建立综合行政服务中心@@2100多个@@,办事窗口@@11000多个@@,31个省@@@@(区@@、市@@)、国务院@@74个部门建立了新闻发布@@和新闻发言人制度@@。 

  四是广泛宣传教育@@,政务@@公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@@。通过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登或播发政务@@公开文稿@@、召开新闻发布@@会等形式@@@@,大力宣传中央关于政务@@公开的重要决策和部署@@,政务@@公开的有效做法和经验@@,以及政务@@公开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@@。特别注意抓住@@《关于进一@@步推行政务@@公开的意见@@@@》出台@@、《政府@@信息公开条例@@》颁布实施等重要时机@@,积极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@@。全国@@政务@@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@@还组织编印@@《政务@@公开制度建设汇编@@》、《政务@@公开理论研讨会文集@@》、《三公开工作实务@@》等书籍@@,切实加强培训工作@@,在指导工作的同时@@又宣传了政务@@公开@@。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@@,政务@@公开的社会影响力进一@@步扩大@@,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@@,为政务@@公开的推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@@。 

  五是强化组织领导@@,政务@@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@@。为进一@@步加强对政务@@公开工作的领导@@,2003年@@7月@@,成立了由中央纪委@@、监察部@@、国务院@@办公厅@@、中央组织部@@、全国@@总工会@@、民政部@@、财政部@@、人事部@@、国务院@@信息化工作办公室@@等@@9个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全国@@政务@@公开领导小组@@。五年@@来@@,领导小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@@@@、国务院@@关于政务@@公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指示精神@@,切实加强对全国@@政务@@公开工作的组织@@、协调和指导@@,有力地@@推动了政务@@公开的深入开展@@。各地@@区@@各部门按照@@领导小组的要求@@@@,相继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@@。目前@@,各省@@@@(区@@、市@@)、国务院@@68个部门以及大部分市@@@@、县成立了专门机构@@,黑龙江@@、吉林@@、安徽@@、湖南等省@@还设立常设机构@@,落实人员@@、经费和办公场所@@。经过多年@@努力@@,“党委统一@@领导@@、政府@@主抓@@、政府@@办公厅@@(室@@)组织协调@@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@@”的政务@@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基本形成@@。 

  实践证明@@,政务@@公开的深入推进@@,拉近了政府@@同人民群众的距离@@,拓宽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@@,保障了人民享有更多@@更切实的民主权利@@,促进了政府@@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@@,有力地@@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@@。同时@@也要清醒地@@认识到@@,当前政务@@公开工作与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@@还不相适应@@,还存在一@@些亟待解决的问题@@,主要表现在有的地@@方和部门对政务@@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@@,有的地@@方和部门政务@@公开制度建设相对滞后@@,工作不够规范@@,工作进展不平衡等方面@@。我们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@@,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开展工作@@,努力把政务@@公开提高到一@@个新的水平@@。 (待续@@)

  

责任编辑@@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