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青年@@报@@》刊文说@@,“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@@,网民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@@‘暴露@@’在网上@@,各种社会力量@@‘汇聚@@’到网上@@,形成民间舆论的集散地@@。社会实情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@@。”这是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@@@@(口碑@@)研究所前不久发布的@@《2009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@@度报告@@》中的结论@@。

  这一内地首份网络舆情指数报告刚刚出炉@@,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@@@@。报告中首次@@提出的网络恶炒和舆论失控问题@@,也引起不少人注意@@。在报告的执行主编@@、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@@(口碑@@)研究所副所长李未柠看来@@,对舆论不能无视@@@@,也不能夸大@@。“政府@@要重视网民的智慧@@,网民也要相信政府@@有解决问题的智慧@@。”

  在大的事件上@@网络民意@@与主流舆论保一致@@

  李未柠在接受@@《中国青年@@报@@》采访时说@@,我们在@@2009年@@研究了@@300多个互联网@@突发事件@@,并对这些事件的原始数据@@进行了分析@@。经过甄别后我们发现@@,炒作行为主要还是集中在商业领域@@。在关系到民生和国家利益的社会重大事件上@@,基本不会出现恶意灌水帖@@。

    老百姓的声音还是比较真实@@、一致的@@。比如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@@和国庆@@60周年@@的时候@@,网络舆论都充满爱国激情和家国情怀@@。网民的参与热情体现在较高的评论数量与比例较高的正面态度上@@。

  在大的事件上@@,网络民意@@确实是跟主流舆论保持一致的@@@@。我们重点甄选了@@50多个引起国内民众高度关注@@的事件@@,在把网络民意@@跟社会民意进行匹配后发现@@,每个重大事件中@@,网络民意@@与社会民意的重合度基本都在@@60%以上@@。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往上升@@,网络民意@@会越来越代表社会民意@@。

  网民明辨是非@@、处理事非的能力越来越强@@

  小道消息的产生和传播@@,在网络媒体上具备更强的生命力@@。网络谣言比现实社会中的谣言传播速度更快@@,社会影响范围更大@@,更容易造成群体的盲从和冲动@@。

  我们在@@把大量案例结合起来分析后发现了一些规律@@。在没有告诉大家真相的时候@@,舆论是有些失控的@@。隐瞒信息的做法@@,只会为小道消息或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空间@@@@,也为网络舆情的失控埋下隐患@@。恐慌始于流言@@、止于公开@@。其实@@,现在网民明辨是非@@@@、处理是非的能力越来越强@@,舆论失控的情况只是在极个别案例里出现@@,不必太过紧张@@。对于舆论@@,我们既要看重@@,又不能太看重@@,不能无视@@,也不能夸大@@。最早的一批网民现在已经@@30多岁了@@,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@@,他们也越来越理智@@。同时我们可以看到@@,在一些论坛上@@,网民分析起国家政策来头头是道@@。可见很多网民是非常有才华的@@,不会盲目跟风@@。我相信@@,随着网民年@@龄结构的变化@@,5年@@、10年@@后@@,网络舆论环境会发生很大转变@@。

责任编辑@@:admin